产品中心
当前页面:首页 > 新闻中心新闻中心
甘草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成分,因其抗炎、抗氧化、美白和舒缓等功效,近年来在化妆品领域备受关注。随着消费者对天然、安全、高效成分的需求持续增长,甘草化妆品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迎来显著发展。以下从驱动因素、市场趋势、竞争格局及潜在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:
一、核心驱动因素
1. 天然成分热潮
全球消费者对“纯净美容”(Clean Beauty)和“无添加”产品的偏好持续升温,甘草作为天然植物提取物,符合市场对绿色、可持续产品的需求。
研究显示,亚太地区(尤其是中国、日本、韩国)的消费者对草本成分信任度较高,推动甘草在面膜、精华液等品类中的应用。
2. 功效性需求提升
甘草酸(Glycyrrhizin)、光甘草定(Glabridin)等活性成分被证实具有抗敏感、抑制黑色素生成等功效,契合消费者对“问题肌肤护理”(如敏感肌、痘痘肌)的需求。 2025年,抗污染、抗蓝光等新兴概念可能进一步拓宽甘草的应用场景。
3. 政策与技术创新
各国对合成添加剂(如防腐剂、香精)的监管趋严,推动品牌转向天然替代品。例如,中国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鼓励天然成分备案。 提取技术升级(如超临界CO₂萃取、生物发酵技术)提高了甘草活性成分的纯度和稳定性,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强产品竞争力。
二、市场趋势预测
1. 市场规模与增长
根据Market Research Future数据,2023-2028年全球甘草提取物市场复合年增长率(CAGR)预计达7.2%,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亿美元(化妆品领域占比约30%-40%)。 亚太地区主导市场增长,中国因本土甘草资源丰富(如新疆、内蒙古)及国货品牌崛起,或成为全球主要生产与消费国。
2. 产品创新方向
复配成分:甘草与烟酰胺、积雪草、透明质酸等成分协同,打造多功能产品(如“抗敏+修护”精华)。
剂型多样化:从传统水乳扩展至冻干粉、安瓶、微囊包裹等高效传递体系。
细分市场:针对男性护肤、婴童护理等领域的甘草基产品可能成为新增长点。
3. 品牌营销策略
科学背书:通过临床试验、专利技术(如“甘草黄酮纳米载体”)强化功效宣称的可信度。
文化叙事:结合中医药文化(如“汉方草本”概念),提升品牌溢价能力。
三、竞争格局分析
1. 国际品牌
欧美企业(如Symrise、BASF)凭借技术优势主导高纯度甘草提取物供应;雅诗兰黛、资生堂等头部品牌已推出含甘草成分的高端线产品(如Origins灵芝系列)。
韩国品牌(如Dr.Jart+、Amorepacific)通过“K-Beauty”影响力抢占敏感肌市场。
2. 本土品牌机会
中国国货品牌(如薇诺娜、玉泽、自然堂)借势“成分党”崛起,推出以甘草为核心的功效型产品,性价比较高。
新兴品牌可通过差异化定位(如“专研甘草护肤”)、供应链本土化(降低原料成本)突围。
四、潜在挑战
1. 原料供应波动
甘草种植受气候、土壤条件限制,过度采挖可能导致资源短缺,需推动可持续种植与认证体系。
2. 同质化竞争
大量品牌涌入可能导致“甘草概念”泛滥,需通过技术壁垒(如独家专利成分)或精准客群定位(如医美术后修复)建立护城河。
3. 消费者认知差异
部分市场对甘草功效仍停留在传统认知,需加强教育(如社交媒体科普、KOL种草)。
五、总结与建议
前景展望:2025年甘草化妆品市场将呈现“技术驱动+文化赋能”双轮增长,尤其在抗敏、美白赛道潜力显著。
战略建议:
1. 研发投入:聚焦高活性成分(如光甘草定)的提纯与稳定性研究。
2. 供应链整合:与甘草种植基地合作,确保原料稳定供应。
3. 精准营销:结合大数据定位敏感肌、熬夜肌等细分人群,强化功效实证。
甘草化妆品市场的未来不仅依赖成分本身的优势,更需品牌在技术创新与消费者洞察上持续深耕,方能在激烈的天然成分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上一条:2025API China春季第92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/中间体/包装/设备交易会 将在广州召开
下一条:Deepseek预测(二)原料药甘草酸单铵盐S 2025年市场前景